學 會 簡 介

成立背景

1990年代,臺灣師資培育制度從計畫性的一元培育制度,轉向開放的多元儲備制度,促使許多高等教育機構興設教育類科的系所以及師資培育機構,因而需求更多教育社會學師資,學術社群成長後促使臺灣教育社會學學會的成立,並且發行《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的專業期刊。

在1990年代,臺灣已有相當數量的教育社會學學者,當時臺灣教育社會學界的欋威學者林清江教授相當期待專業學會的成立,林清江教授的支持下,1999年5月15-16日在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舉辦首屆教育社會學論壇,會中形成設立教育社會學學會的共識。2000年6月在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創設臺灣教育社會學學會。

此學會成立當日票選出陳奎憙教授擔任首任理事長。之後的理事長依序爲林生傳教授(第2屆,2002~2004)、陳伯璋教授(第3~4屆,2004~2008)、張建成教授(第5~6屆,2008-2012)、姜添輝(2012~2016)、李奉儒(2016~2018)、劉美慧(2018~2020)、楊洲松(2021~2022)。

2000年臺灣教育社會學學會成立之時,同時決議每年辦理教育社會學論壇,請陳伯璋教授負責學術期刊的開辦籌備事宜,擔任首屆期刊總編輯,2001年6月以《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爲期刊名稱發行創刊號,並且每年發行2期。《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發行不久便成爲華人社會中教育社會學的權威期刊,2004年列入TSSCI (Taiwan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正式名單,迄今仍是TSSCI第一級期刊。

宗旨與任務

本學會係以研究教育社會學理論、應用及其有關議題為宗旨的學術團體。創會會址設於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內,成員包括大專校院教師、研究機構人員、中小學老師、研究生、大學生等。

本學會主要任務包括:
(一)從事教育社會學理論暨經驗的研究,建立探索的方法和途徑;
(二)研究世界各地教育社會學的演進及其發展趨勢,並針對臺灣的發展經驗進行整合比較;
(三)增進臺灣與世界各地教育社會學學術研究機構及研究者的交流聯繫;
(四)經由教育社會學理論體系的探究結果,提供教育政策和教育革新的參考。

學會組織

本學會置理事十五人,監事五人,由理事互選理事長一人統籌會務;設秘書處,置秘書長一人,副秘書長一人,襄贊會務;秘書處下設秘書組、國際暨兩岸合作組、學術活動組、服務推廣組、總務組等,負責本學會相關會務之推動。

本學會另設有編輯委員會,執掌《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之徵稿、編輯與出版事宜,每年出刊一卷二期。本刊自2005年起已為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所建置之「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TSSCI)所收錄。

會務活動

經由全體會員的齊心戮力,本學會迄今為止已經推展許多重要的會務與活動,茲臚列如下:
(一)每年召開三到四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二)專業刊物《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每半年出刊一次,並定期寄發給學會會員。
(三)編輯委員會持續推動《教育社會學叢書》出版計畫,包括著作及譯作等。
(四)本學會共舉辦過二十二次臺灣教育社會學論壇,2017年5月將於國立臺東大學舉辦第二十三屆臺灣教育社會學論壇。
(五)秘書處持續以電子郵件方式寄發相關資料給全體會員,包括會議紀錄、徵稿啟事、活動報導及研討會訊息等。
(六)秘書處已於2013年5月成立本學會Facebook粉絲團,定期發佈教育社會學相關報導及會務訊息,提供與外界即時互動的平台。

學術交流

「臺灣教育社會學論壇」每次開會期間,均會邀請世界知名教育社會學者共襄盛舉,如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Michael Apple;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Carlos Torres、Peter McLaren;英國倫敦大學Michael Young、Geoff Whitty、S. Ball;威爾斯大學Brian Davies;劍橋大學Maurice Galton等教授,除交換研究心得外,彼此亦建立了極佳的友誼與合作關係。除了邀請知名學者與會外,由台南大學主辦的「2009年亞太教育社會學論壇」更是首度向海外徵稿,共計獲得Indonesia、Hong Kong、Mexico、Slovenija、Indonesia、Australia、Japan、Macao、Russia、Croatia、USA、Bulgaria、Singapore、UK等15國47篇文章,顯見臺灣教育社會學之學術成就,已廣為世界各國所認同。 

另外,本學會亦與中國大陸全國教育社會學專業委員會達成合作協議如下:
(一)兩岸教育社會學學會之秘書處,為相互交流之對口單位;進行交流活動時,須以學會公函正本通知對方,請其轉知各該相關的學術機構及會員。
(二)儘速建立兩岸教育社會學學會會員電子郵件通訊錄,並註明會員專長研究領域。
(三)兩岸教育社會學學會互贈通訊、出版品、學術研討會論文電腦壓縮檔。
(四)兩岸教育社會學學會促進共同研究,並促進相關著作在對方出版。
(五)兩岸教育社會學學會舉辦會際學術研討會,每年輪流由一方假其年會或論壇時間舉辦之;主辦之一方,得指定對方學者五人與會,參與對方研討會之代表團以七至十人為原則,往返機票自理,會議期間之膳宿費用則由對口單位籌措,至今雙方學術交流已頗為頻繁,共同促進兩岸教育社會學學術發展。

未來展望

本學會集臺灣教育社會學菁英於一堂,透過各種活動的舉辦,提供教育研究理論與實務的溝通交流,對提昇當前教育社會學研究的水準,具有極為重大的貢獻。事實上,在教育學的諸多分枝領域裡,教育社會學不只是一門集鉅觀與微觀思維於一身的領域,同時也是綜合運用經驗方法與理論方法的領域,可謂獨樹一幟。因此,在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兩方面,都深具發展的潛能。本學會在未來的歲月裡,將扮演更積極活躍的角色。然而,更嚴酷的考驗是,臺灣教育社會學學者們如何透過篤實的研究,提升臺灣教育社會學的研究品質,這才是一切的根本,亦是本學會未來努力的重要目標。